编者按:中国民间不少人对经济衰退必然带来政治松动以经济衰退必然带来专制的结束都抱有乐观的态度,但历史实践并未能证明这一点。
中国经济衰退已成事实,近来坏消息一直不断。
1.人民币对美元连续12个交易日下跌,引发新一轮的资本外逃恐慌。
11月23日,离岸人民币兑美元跌幅扩大,失守6.93关口后继续下行,跌至6.9348,续创历史新低;在岸人民币兑美元跌至6.8986,逼近6.9关口。
“尽量拖延结汇时间”,本就是外贸公司通行的止损手段;更多的大额人民币资产持有者,也在想方设法兑换外币,数天前甚至传出有人提着钱箱兑换美元的新闻。
鉴于去年股灾的教训和官方的公信力,已经不大可能再有人听信官媒的蛊惑,挺身而出“为人民币接盘”。
在我看来,保全人民币资产的最佳时机已经过去。众所周知,中国从来不是真正的市场经济,央行随时可以宣布外汇管制、强行结汇;有内幕和门路的权贵们,早已按既定计划把“来源不明的巨额财产”洗得差不多了,他们并不是那么在乎汇率崩塌。
我从未见过什么“爱国资本”,资本是没有道德高低的。何况这是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它们只会寻求收益最高、最安全的地方。
2.房市继续绑架银行、钢铁、装饰、市政等行业。泡沫破灭的时间不断延后,规模令人恐惧。
政府继续拼命强拆强征夺地,开发商继续拼命贷款买地建房,房奴们继续贷款拼命买房。原因无它,政府和开发商只有这一种赚钱方式,而市民只有这一种攒钱方法。
建房、修路需要钢材,炼钢、发电需要煤。于是京津唐工业基地的钢产量继续世界第一,山西的煤矿继续大量产出。而众所周知得经济现实是,钢铁、煤炭、基础建设的产能早已恶性膨胀、严重过剩。
今年年初,国务院就多次发文坚决表示要“去库存、去产能、去杠杠”。而现实是“三去”无果,又回到“三高”的老路上来。被坊间讥讽为“提价去库存,增产去产能”。目前看来国务院的初期目标已经不可能完成,长期目标或许也会被迫做出大幅调整。
3.实业凋敝,私企大量倒闭。
政府前两年开始强力鼓吹的“互联网金融”,不仅未能给实业注入新血,反而加重了市场投机心理——金融市场募集到的资金,最终大部分流向了房市,少部分的便宜了泛亚、e租宝这样的骗子。营改增税制改革之后,企业的负担不减反增——从前偷税漏税的“创收”手段不灵了。随着新一轮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实业家们的压力可想而知。
外企大量撤出中国不是一个偶然现象,众多投资者显然对中国市场已经失去信心。
4.房价吸走了居民的太多收入,消费端已经极其乏力。
举个最平常的例子:在“宇宙中心”北京五道口,年初到现在房价上涨约30%,均价达到6、7万/㎡。假如一对小夫妻月收入共2万,啃老、借钱勉强交个首付,每月还6、7千的欠款,忽略北京极低的食物、水电支出,可以剩下一半左右,他们还要赡养老人。但请别忘了,中国人的社会保障体系几乎空白,一旦失业、患病,就意味着房子被收回。很多人连孩子都不太敢养,哪还敢去乱消费?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经济现在基本上只有房地产还在运转。人民币汇率基本上就靠央行那“世界第一”的外汇储备撑持。无论专家们再怎么假装睁眼瞎,总的趋势从未变过。这两者任何一方崩塌,后果都是灭顶之灾。
基于当今中国的经济体量,人民币一旦崩溃,势必拖累全世界。国际社会都慑于这颗巨型炸弹的威力,美联储甚至默许中国操纵人民币,正是寄望于延缓中国经济硬着陆。
经济领域的震荡必定会向上传导。体制内怠工、懒政自现任领导人开展“反腐斗争”以来就已经普遍存在。新一轮的财政困难,意味着包括央企、国企在内的大批体制内人士会收入减少甚至遭受裁员,积极性受到挫伤。而且维稳经费不足也会让权力的墙体松动。
但是,经济崩塌后的制度变革的美好前景并不能过于乐观。原因是:
1.持续多年的洗脑教育,以及局域网笼子的禁锢,使得国民对公民权、宪政民主蒙昧无知。
在柴静的纪录片上映之前,国人并不知晓“呼吸权”这个概念。同样,大部分国人对“纳税人”的理解也是一片空白。没有足够的宪政意识的普及教育、没有街头的示范,大批国民对“民主”毫无兴趣,甚至怀有真诚的敌意。
2.中国忍民特别能忍,缺乏反抗精神。中国历朝历代出现经济崩塌、乃至大饥荒的次数并不少,但老百姓宁愿吃观音土、吃人肉也不敢抢官仓,不敢反抗的事例并不鲜见。
几千年人治的驯化,让中国人不敢追求民主和自由。
3.新极权的力度、深度和广度都是绝无仅有。
我们不妨来看一个极端的例子——北朝鲜年年饥荒,经济何止是崩盘?可是金家政权对经济和军事的控制却是前所未有的。它把饥饿作为胁迫国民的手段,按忠诚度分发生存权,持续推行“先军政治”。为了最大规模地搞到外汇,朝鲜还规模化制造假币(主要是人民币和美金),制造和销售毒品、假古董。出国的劳务人员都成为金家的奴工。
总之,专制政权为了续命,总能想尽一切办法压榨国民。
因此,绝不能低估独裁者裹挟国民同归于尽的险恶用心。
综上,“经济崩塌”会带来体制变革的契机,但不能过于乐观。
2016.11.24
来源: 新匯達人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